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丰富 为我国陶瓷考古“填空补白”

❤

  图为在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展出的沙埠窑遗址出土瓷器。新华社记者冯源 摄

  在中国陶瓷史上,浙东的越窑和浙西南的龙泉窑先后各领风骚数百年,而两者之间存在“缺环”。最新考古成果显示,位于浙东台州黄岩的沙埠窑是两大青瓷名窑在约1000年前的北宋完成“交接棒”的重要枢纽。这一发现也为我国陶瓷考古“填空补白”。

  图为在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展出的沙埠窑遗址出土瓷器残片。 新华社记者 冯源 摄

  沙埠窑窑址位于台州市黄岩区沙埠镇和高桥街道,最早发现于1956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黄岩区博物馆通过主动性考古调查,共发现了9处遗址点。2019年至202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岩区博物馆、北京大学和故宫博物院等对其连续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获得了重要收获。

  图为沙埠窑遗址群中的竹家岭窑址遗址。 新华社记者冯源 摄

  在12月24日举行的黄岩沙埠窑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沙埠窑考古项目负责人谢西营副研究员介绍说,沙埠窑的生产史始于晚唐,止于南宋,而最具研究价值的时期是北宋中晚期。5年来,考古工作者分别发掘了窑址群中的竹家岭窑址和凤凰山窑址,基本构建起了沙埠窑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历时100多年的年代序列。

  图为在竹家岭窑址遗址发现的宋代龙窑遗址。 新华社记者冯源 摄

  除了2020年,其余4年的发掘工作均在竹家岭窑址进行。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两条龙窑的遗址,多处制瓷工序的遗迹以及大量的瓷器、窑具等遗物。它们构成了备料、成型、烧成、废弃等四个阶段的完整的窑业生产操作链。其中,一条龙窑长逾70米,是浙江境内发现的最长的宋代龙窑遗址。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凤凰山窑址也发现了两条龙窑的遗址,以及堆积深厚的瓷器、窑具等大量遗物。

  图为在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展出的沙埠窑遗址出土瓷器。 新华社记者冯源 摄

  此次出土的大量瓷器绝大部分是青瓷。目前,在国内多个重要遗址都出土了沙埠窑瓷器,而在海外也有沙埠窑瓷器出口的线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丁雨研究员表示,沙埠窑瓷器中的精品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也为研究11世纪中国瓷器出口提供了新的依据。

  图为在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展出的沙埠窑遗址出土瓷器。 新华社记者冯源 摄

  从器型、纹样和烧制技术上看,沙埠窑青瓷总体继承了越窑青瓷的传统。同时,它采用的一些工艺也与后续的龙泉窑青瓷相近。谢西营说,有的沙埠窑青瓷还体现了陕西耀州窑和温州瓯窑的借鉴,还有的瓷器则是类似河北定窑瓷器的酱釉瓷。这些都见证了北宋时期南北方陶瓷文化的充分交流。

  图为在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展出的沙埠窑遗址出土瓷器。 新华社记者冯源 摄

  在当天举行的论证会上,来自多所高校和文博机构的专家充分评价了沙埠窑考古成果的价值。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沈岳明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瓷器史上青瓷从越窑向龙泉窑发展的空白,同时,也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表示,除了“填空补白”之外,沙埠窑遗址还见证了北宋时期北方瓷业和浙江瓷业的交流,体现了宋朝对于重构礼乐、文化统一的重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研究员说,此次发现揭示了一处比较完整的宋代窑业遗存,出土了一批高质量的出土瓷器,突破了以往认为“浙江青瓷在北宋中期衰落”的观点,完善了越窑青瓷的发展序列,也构建了浙江宋代青瓷生产的完整体系。(记者冯源)

(新华社)

「春运进行时」春运过半——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

周观天下丨俄美核潜艇竞相在古巴“亮舰”

江苏省苏州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2

合肥市商品住房“卖旧买新”活动启动

青海大通一品牌入驻全国“832平台”

海南2024工伤预防宣传走进万宁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斌全退休离任

扬州旅游警察大队多措并举打造平安景区

本科录取再增7600人!湖南亮2023年教育成绩单

直击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贯通 “湾区1小时”建设加速

甘肃庆阳:电网改造让城市“无线”美好

洪峰6月20日凌晨将过境株洲

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丰富 为我国陶瓷考古“填空补白”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陶醉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