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清扫“泄愤帖”建立长效机制

❤

李英锋

近日,有人在社交平台、贴吧上创建专门话题、群组,通过借助热点事件进行诋毁、发布无中生有或毫无底线的“泄愤帖”,恶意夸大师生矛盾、渲染家长压迫压榨孩子等,煽动亲子、师生对立。(8月7日《法治日报》)

“老师一巴掌把在教室打乒乓球的学生打趴,网友留言让‘学生打回去’”“请问你们讨厌你们的父母吗?”……在网上,类似的“泄愤帖”“点火帖”“引战帖”比比皆是,标题耸人听闻,内容真假难辨,涉嫌侮辱诽谤他人。这些“泄愤帖”大都刻意渲染消极情绪,很容易挑起关系对立,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诱发未成年人极端情绪,甚至给未成年人在学校、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判断和选择带来负面影响,诱导未成年人做出不良行为。

“泄愤帖”大都属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的“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危害不容小觑。如果发帖者在信息展示前未履行显著提示、说明义务,或帖文有虚假、侮辱诽谤、泄露隐私、煽动未成年人对父母或老师的管教开展恶意反击,甚至教唆未成年人做出违法犯罪等负面内容,或发帖者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泄愤帖”,就会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侵犯了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正因如此,中央网信办针对“泄愤帖”开展了持续治理行动。在去年11月开始的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中,就把“煽动网上极端情绪”列为整治重点,剑指“刻意渲染消极负面、焦虑怨愤情绪,散布仇视对立言论,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的“泄愤帖”。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创建专门话题、群组等,恶意发布反击攻略、进行恶意P图,煽动亲子、师生对立等问题”再次上了“黑名单”。

“泄愤帖”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清扫“泄愤帖”需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网信办应会同新闻出版、公安、教育等部门制定整治“泄愤帖”的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明确整治“泄愤帖”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针对“泄愤帖”画像,明确“泄愤帖”的禁止情形,划出“泄愤帖”的法律底线,拉出“泄愤帖”的负面清单,明确可能影响或确定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泄愤帖”的具体种类、范围、判断标准、提示办法和规制措施。

网络平台应加强对用户发帖内容的审核,针对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督促用户承担显著提示责任。如发现用户发布、传播的“泄愤帖”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并对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上述信息的用户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服务、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相关部门还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打击编造网络谣言、寻衅滋事、侮辱诽谤等违法侵权行为。

家长、学校则应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认清“泄愤帖”的危害,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文明上网,理性发声,远离戾气。

漫画/刘志永

为了节约种植成本 偷挖绿化景观花木

云南省大姚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1

江西省宜丰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聚焦十四冬|快讯 我省运动员哈斯提尔·阿德力江夺得自由式滑雪公开组男子障碍追逐金牌

河南省息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1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_2

「先锋力量」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

内蒙古陆续开栓供暖 “温暖工程”成效如何?

祝贺!中国队获得冬青奥会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冠军

陕西省甘泉县发布霜冻蓝色预警_1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发布寒潮黄色预警_1

斯洛伐克首都面临洪水威胁

应为清扫“泄愤帖”建立长效机制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陶醉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