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2日发布报告称,阿富汗正在与严重的水危机作斗争,大约79%的阿富汗人无法获得充足的水。美国发动持续了20年的阿富汗战争给当地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战后经济恢复缓慢、干旱频发,即使是首都喀布尔的居民也面临着严重的用水困难。
在喀布尔的一处打水点,总台记者看到打水的人络绎不绝,都拿着大大小小的水桶。条件好些的开车过来,或者拉着驴子运水,也有不少人纯靠人力背水。小孩子背着稍微小一些的水桶,大人则背着大桶。其中一位叫努尔的附近居民同意记者去他家看看真实的用水情况。
喀布尔居民 努尔:两三千个家庭生活在这座山里,山上没有水,这是个大问题。
努尔今年65岁,因为孩子还小,只能靠他自己背水,每次就要大概花1小时的时间。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感受,记者决定帮他背一段路。
总台记者 李霜溪:来试试它的重量,他用一个简易的背带,可以把水背在身上。完全直不起来腰,他和我说这个水有20公斤重。他每天要背着这么重的水上山走1个小时的路程。
记者希望至少在这一次帮努尔减轻一些负担,便决定开车载他直接去家里。但平整的路只有山下一小段,随后陡峭又狭窄的山路令人捏了把汗。
总台记者 李霜溪:这就是他平时回家的路,非常陡峭,全部是石子路。
一路上山,穿过了几乎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的小道后,路越来越窄,已经无法再向前开,努尔下车后又背上了水。
总台记者 李霜溪:这里不是你家吗?(努尔:不是,还在上面。)我刚才以为我们已经到了他家,但他和我说还有一段路,要再往上走一走。
喀布尔居民 努尔:房子在那边,山的那边,到家还需要大约10分钟。
越往山上走,越难走。有些地方很陡,要当心滑倒,记者在没有负重的情况下也觉得有些吃力。
喀布尔居民 努尔:下雨天还好,但下雪天就很难走,因为路变得很滑。
总台记者 李霜溪:我们已经到了山上,他刚才和我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房子,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像他一样,每天背水满足日常生活。我们终于到了,看一下现在的高度。刚才我们就是在山脚下开了一段车之后,一点点走上来的。
总台记者 李霜溪:在这个院子里,可以看到有很多节水妙招。比如,这个大桶里装的是雨水,用来洗衣服,我们再往里面看。
喀布尔居民 努尔:每天我都会往这里倒五六桶水。
总台记者 李霜溪:我们看到的这个大桶,就是他储存水的工具,他每天用小桶打水上来装进这个大桶。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用水安全问题。我们发现努尔一家会直接饮用储存在大桶里的水,为了节省天然气,他们不会把水烧开。
喀布尔居民 努尔:从这里开始,我们像这样将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记者:直接喝吗?)是的。
努尔也感到他们用水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疾病,但是他们没有其他办法。
喀布尔居民 努尔:(喝这种水)也会生病,我的前妻两年前去世了。邻居里有一位老人,就是坐在那里的老人,肾脏有问题,还有心脏病。
“唱响大湾区 共筑中国梦”东莞市统一战线合唱展演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