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早上吃煮鸡蛋……安徽地方志专家介绍清明习俗

侠名

大皖新闻讯 4月4日,清明。这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除了缅怀先人、慎终追远,这个节日还有哪些习俗?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张军介绍,清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地方志透露出的信息可以一窥安徽悠久、丰富的清明习俗。

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祖扫墓。春光正好清明时,柳絮青冢寄哀思。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宋代定制,从“寒食”到“清明”祭扫三日,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

张军介绍,《滁州市志•风俗章》记载:扫墓时,要除草整枝、添土盘坟、戴坟茔帽、压幡(即在坟茔帽下压白纸条)。历代在清明祭祖之时,还要祭祀功臣及“清官”、忠烈之士。

张军表示,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派生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山川四野一派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古时清明上坟大多都要到郊外去,家人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哀悼完逝去的先人之后,往往都会选择在这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田园野外赏春光、享春游好好放松一番,而且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能够减轻内心的悲伤。在这一天,到户外踏青,在气清景明中让心神与春光快意相融,慢慢地清明踏青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

在安徽很多地方有清明插柳的习俗。柳作为一种避邪的吉祥植物,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季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把健康的希望寄托于柳枝。清明戴柳、插柳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宋元以后,特别到了清代清明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游玩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有的成年人直接将松柳簪在头发上,儿童则将柳枝编成圈戴在头上。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安徽省志•民俗志》记载:淮北地区有俗谚“清明不插柳,死在娘家大门口”,又说“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

探究清明时节的饮食习俗,也很有意思。张军介绍,宿州人有清明早上吃煮鸡蛋的习俗,《宿州市志•社会章》记载:是日家家煮鸡蛋、喝菜汤,以取寒食之意。俗称“清明不吃蛋,穷得乱打战”。而在皖西、皖南一带,清明节则到田野采马兰头做菜。《黟县志•社会志》记载:清明日,兴采食野生马兰头。俗谚:“清明吃一根,到老(眼睛)都不昏;清明吃一夹,到老都不瞎”。清明节中午,安徽各地就地取材,有些地方吃“粉蒸菜”,系用茼蒿类新鲜菜拌米粉,加油盐蒸熟即成。有的地方是吃“清明果”,该果用面粉、白糖、芝麻馅做成,小孩最爱吃。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来源:安徽网

姚明回应!澄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河南省鹿邑县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四川省邻水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走进德国汉堡-比尔韦尔德DUSS货运场站

突然猛增!女子狂浇十几壶热水都没用!很多人都没辙了……紧急提醒↗

新春走基层|“村火车”上的新春年货铺 连续7年赢得“人心红利”

河北省武强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湖南省赫山区发布高温黄色预警_1

两岸媒体人走进三星堆博物馆 探寻神秘古蜀文明(两岸关系)

半程十件事:骑士雷霆巅峰对决,另一位国际球员赢下MVP?

深圳中小学田径比赛举行 全市173所学校1600余名学生参加

插柳、早上吃煮鸡蛋……安徽地方志专家介绍清明习俗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陶醉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